by 骨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| Dec 17, 2020 | 張民冠醫生
腳踝扭傷是一種常見的傷害,通常是在腳踝向内扭動時導致的。大部分情況下是對腳踝的軟組織(通常是韌帶)的傷害。 張民冠醫生更詳細的解釋:腳踝的哪一部分受傷? 韌帶是堅韌的組織,有助於將骨骼連接在一起。腳踝外的三條韌帶構成了外側韌帶複合體,包括前脛腓韌帶(ATFL),跟腓韌帶(CFL)和後脛腓韌帶(PTFL)。踝關節常見的內翻損傷通常涉及兩個韌帶,即ATFL和CFL。通常,ATFL用於防止腳踝向前滑動,而CFL防止腳踝向內滾動。...
by 骨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| Dec 11, 2020 | 張民冠醫生
遇到關節痠痛或上落樓梯時膝部感痛楚,不少人會自行塗藥酒,又或者置諸不理。但其實,如果患上退化性關節炎,必須及早接受醫生診治,再配合止痛消炎藥物和物理治療等,才可及早改善病情,避免關節持續退化。 所謂退化性關節炎,就是保護關節的關節軟骨因磨損,出現骨痛及腫痛等問題。骨科及矯形創傷骨科專科張民冠醫生表示:「患上退化性關節炎後,即使接受治療,也不會百分之百完全恢復,但患者假如等到活動能力已減低,例如無法蹲下或關節腫痛等,才接受治療,關節受損的程度會更嚴重,治療後也可能影響日後生活。」 成因分兩類...
by 骨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| Nov 30, 2020 | 張民冠醫生
第二代治療藥物減副作用 無論是原發性或後天退化性關節炎,患者在發病初期會感到關節痠痛,又或在上落樓梯時膝部會覺得痛楚。經醫生確診後,一般會先接受藥物治療,再配合物理治療作診治。「藥物治療方面,消炎止痛藥的作用是減輕患者痛楚,讓他們可以接受物理治療,並令其他日常生活或運動等能力得以恢復。其中,第一代消炎止痛藥會有胃出血、胃潰瘍及胃痛等副作用。但是,第二代消炎止痛藥,減少了對胃部的副作用。」張醫生說,其中COX-2抑制劑如celecoxib屬第二代消炎止痛藥物。...
by 骨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| Nov 24, 2020 | 張民冠醫生
骨科專科張民冠醫生指出,運動時應盡量補充身體的礦物鹽。補充水份當然非常重要,更應該在運動期間不斷補充。但如果這不可行,可在運動之後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,以補充身體對鹽分的需求。其實,家長不用強迫子女飲水,因為當他們口渴時,他們的腦袋會自行發出信號,直至他們飲水為止。 張民冠醫生解釋:如何處理一般的運動創傷? 冰敷或冷凍包紮都適合應用於絕大部分的運動創傷。大家應謹記「RICE」這個簡單的方法:R是rest(休息)、I是ice(冰敷)、C是compression...
by 骨關節炎 預防勝於治療 | Nov 6, 2020 | 張民冠醫生
腕管綜合症 腕管是由腕橫韌帶及腕骨組成的管道,管道內藏正中神經及九條肌腱。手腕過度勞損,會令腕內肌腱發炎,或腕橫韌帶硬化增厚,壓逼正中神經。 張民冠醫生解釋它的症狀﹕ 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及半截無名指麻痺、疼痛及感覺異常,拇指乏力,徵狀尤於夜間出現,痺痛的不適感,往往會中斷患者睡眠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