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代治療藥物減副作用

無論是原發性或後天退化性關節炎,患者在發病初期會感到關節痠痛,又或在上落樓梯時膝部會覺得痛楚。經醫生確診後,一般會先接受藥物治療,再配合物理治療作診治。「藥物治療方面,消炎止痛藥的作用是減輕患者痛楚,讓他們可以接受物理治療,並令其他日常生活或運動等能力得以恢復。其中,第一代消炎止痛藥會有胃出血、胃潰瘍及胃痛等副作用。但是,第二代消炎止痛藥,減少了對胃部的副作用。」張醫生說,其中COX-2抑制劑如celecoxib屬第二代消炎止痛藥物。
另外,藥物一般會在首一至兩個星期的療程內使用,之後患者有需要時才需服用。「消炎止痛藥物在用於退化性關節炎並不如糖尿病藥物,多數不必長時間服用,病人應按醫生指示,使用這些藥物。」骨科專科張民冠醫生特別指出,部分患者會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,但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,又或患者會有藥物敏感問題,如果沒有醫生指引而胡亂服用,可能對服用者的身體構成危險。除了藥物及物理治療外,醫生亦會以止痛藥膏或冰敷等方法,以減輕腫痛情況。

改善病情 從生活習慣開始
張民冠醫生表示,除了及早求診以接受適當治療,在日常生活中亦可透過矯正不良的習慣,以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情況惡化。張醫生指出,醫生會按患者情況,建議他們改善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或習慣,例如避免經常上落樓梯及斜路,以及不應長時間站立等,以免令膝蓋經常受壓力。
張民冠醫生表示:適量運動有助改善病情

此外,定時做適量運動也有幫助,其中游泳(自由式),踏單車及練習太極拳等均有助預防退化性關節炎。「這些運動也不會將壓力集中在膝蓋,又可鍛練肌肉,所以是較佳的選擇。」張醫生提醒患者,在運動前緊記要做足夠熱身。至於食物方面,張醫生表示,部分人以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要避免吃酸性食,但在西醫角度,只要維持均衡營養即可。最重要是留意要節制食量,避免過重,這對改善病情亦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