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遇到關節痠痛或上落樓梯時膝部感痛楚,不少人會自行塗藥酒,又或者置諸不理。但其實,如果患上退化性關節炎,必須及早接受醫生診治,再配合止痛消炎藥物和物理治療等,才可及早改善病情,避免關節持續退化。
所謂退化性關節炎,就是保護關節的關節軟骨因磨損,出現骨痛及腫痛等問題。骨科及矯形創傷骨科專科張民冠醫生表示:「患上退化性關節炎後,即使接受治療,也不會百分之百完全恢復,但患者假如等到活動能力已減低,例如無法蹲下或關節腫痛等,才接受治療,關節受損的程度會更嚴重,治療後也可能影響日後生活。」
成因分兩類

退化性關節炎可分為先天(原發性)及後天兩類,張民冠醫生指出大約80%骨關節炎患者也屬原發性。「患者先天的關節軟骨較差,又或是基因原因,令他們出現關節炎問題。」另外,醫學研究又發現,由於中國人較多有「O」字腳(腳向內彎)令膝蓋關節容易退化,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。張醫生又表示,原發性類型的退化性關節炎,以女性患者較多,「10個患者中約有7個是女性,她們一般在40-50歲發病而男性會在50-60歲出現病徵。」
姿勢不正確

至於後天退化性關節炎患者,多是因為創傷又或日常姿勢不正確等原因所致。「部分患者在運動時膝關節的半月板或前十字韌帶撕裂,令膝蓋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。另外,肥胖、工作時經常要站立,又或經常上落樓梯及斜路的人士,較易患有退化性關節炎。」張醫生補充說,假如每天工作時要連續站立多個小時,壓力會集中膝蓋、腳踝及髖關節,所以會增加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。